近年来,淮北市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主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实招倾力解决城区校际差距和城乡校际差距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不断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队伍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管理一体化、教育质量优质化,使人民群众真正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得到实惠,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投入促设施均衡。该市研究制定《淮北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步伐,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根本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达到省定标准,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硬件设施均衡配置,全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整体优化升级。
校干交流促管理均衡。淮北市加大校干队伍交流力度,在市直学校交流任职3名校干、交流挂职2名校长,区属学校7名校干到市直学校挂职锻炼。该市学校校长挂职交流后,优势互补,互相借鉴,有力促进了学校间资源有效利用、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对口处室无缝对接,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交流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气象,受到社会和家长广泛赞誉。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校干异校轮岗交流力度,打破学校间壁垒,为区域内学校间的均衡发展、科学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全市学校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思路、管理方式。
教师交流促师资均衡。淮北市出台了《淮北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赴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实施办法》,市直18所学校和百善、五沟、渠沟、烈山、高岳五个试点镇(办)18所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市直学校共选派120余名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县、区教育局开展城区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发挥名校名师传、帮、带作用,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软件均衡发展。淮北市实行新招聘教师无校籍管理,2011年起,在起始年级进行一定比例的教师交流,开展名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双向互动交流,逐步均衡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于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