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黎光:文化强国需要中国乐派有所担当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科技教育   时间:2021-03-02 15:13   收藏   打印

时间:2021-03-02 15:13  

  (记者 曾瑞鑫 李芳 葛蕾)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专访了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围绕今年的提案,王黎光就“文化强国”和“音乐自信”等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王黎光此次上会的提案是: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王黎光认为,大国崛起需要中国音乐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奋发有为;美育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这是建设“中国乐派”的根本出发点。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您这次上会带来什么新的提案呢?

  答:今年我的提案是: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问:什么原因会让您有这样的想法?

  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包括: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乐派”是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以中国人民公共生活为母体的音乐流派与音乐学派的合称。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音乐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奋发有为;美育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这是建设“中国乐派”的根本出发点。

  问:过去一年间您的哪些履职经历让您产生这样的思考?

  答:虽然我是全国政协委员,但本职工作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并将其作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我的责任。

  在日常工作与履职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绝非肤浅的吹拉弹唱,而是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中国乐派”的核心是不可复制的中华优秀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精神面貌与审美趣味,是重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21世纪树立起中国自己的音乐流派、音乐学派与音乐教育体系。“中国乐派”及其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一些音乐界现实问题的解决。

  问:关于这个议题您觉得当前大环境的总体现状如何?

  答:当下,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中外文化精髓,使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我提出建设“中国乐派”可谓恰逢其时,这也正是历史赋予中国音乐的重要使命。

  问:您觉得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加以改进?

  答:我想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时代机遇,配合国家文化战略建设“中国乐派”,在21世纪这一特殊的伟大时代中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与建设。让“中国乐派”成为世界的共识,使“中国乐派”在塑造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对东方文明、世界文明有所贡献。

  问:您打算如何落地执行?

  答:1.不忘本来,扎根中国大地,继承传统精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遵循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艺术实践、理论依据的规律建设“中国乐派”,唱响中国旋律,高扬中国气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吸收外来,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文明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乐派”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底蕴,同时吸收一切优秀、先进的文化。我们将继续依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构建人类音乐文明共同体,推动世界范围内不同音乐文化、音乐学派及人类美育的阐释与传承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中加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3.面向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共享中国智慧。建设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共建全球音乐教育课程平台,达到世界优质音乐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出承载中国音乐未来的人才,这既包括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也包括走进平常百姓家的文化传承者;努力使“中国乐派”成为世界主流音乐学派,科研和创作成果达到世界音乐艺术创作与学术创新的高度,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您所在的领域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同时,就您自己所在的领域,请总结一下过去的成绩,并畅想一下未来的规划。

  答:首先,中国音乐亟需重塑自信。中国的音乐文化有悠久深厚且自成体系的传统,音乐对树立国家形象、建构国家认同、助力治国理政有重要意义。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音乐绝大部分时期都具有“自信”。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原有的文化主体性被解构,中国音乐的自信与主体性随之被影响和弱化。坚定文化自觉,就必须要重塑中国音乐的自信。

  第二,在为中国音乐重塑自信的过程中,“中国乐派”必须奋发有为,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要解决中国音乐在理论、创作、表演存在中国文化根基不足的问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国乐派”独秀世界之巅并绽放百姓人家,为推动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在中国的美育教育发展中,中国音乐必须要有所担当。美育是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中国乐派”可以作为国家美育重要文化艺术支撑,扎根中国大地,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执行、可操作、可推广的音乐文化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中国乐派”倡导全民实践、全民发展和全民共享,它是净化人的心灵、塑造平凡而卓越人格的重要手段,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必然。

来源:中国网 编辑: 陈娉娉
来源:中国网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翡翠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潜山市后冲中心小学:四月书香飘校园 少...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花钱买工作?警惕求职中介“付费内推”陷阱

合肥市委组织部温馨提示:及时打印准考证 提前熟悉考点信息

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发布

2023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在皖高校助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