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花与黄梅戏梦幻联动 安庆师大学子创新传承“非遗”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安徽校园 > 普通高校   时间:2022-07-05 15:00   收藏   打印

时间:2022-07-05 15:00  

  用笔在纸板上勾勒形状,沿轮廓剪制纸模,轻捻适量长度的丝绒线缠绕,不到十分钟,普通白纸“摇身”变成黄梅戏花冠配饰,在“非遗传承,公益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指导下,“黄梅荟萃,戏传百年”调研团队第一件非遗融合文创产品在队长嵇晓雨手中诞生。

  6月29日,安庆师范大学与安徽师范大学两支暑期“三下乡”团队在安庆市迎江区新龙社区开展“非遗传承与推广”安庆师大与安徽师大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线下座谈会,致力于通过非遗融合将打造“联名款”黄梅戏发冠,共同助力非遗创新性传承。

  “英山缠花起源于北宋,有文字记载,该技艺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其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缠绕出鸟、兽、虫、鱼等物品的一种立体工艺。”“非遗传承,公益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郭玉洁结合缠花小、巧、精、活四大特点向大家介绍小众非遗的“前世今生”。郭玉洁表示,缠花寓意深远,通常以配饰呈现,与黄梅戏淳朴流畅的唱腔气场很搭。

  在了解缠花制作流程后,两支团队开始分组进行点对点教学。自小便是黄梅戏“戏痴”的石佳在动手制作缠花中却犯了难,“缠线的力度和疏密都要控制好,否则线就会散开乱作一团,缠花制作和黄梅戏学习一样都需要平心静气。”传承非遗的使命感让石佳完成了一件“缠花牌”黄梅戏发冠配饰,她认为,传承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传承非遗文化,任重而道远。

  “在教学过程中,黄梅戏团队的成员为我介绍了《女驸马》发冠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小细节,让我清晰感受到了我们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专职”缠花技艺教学的小老师连玉有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她解释道,之前在缠花制作中她会重点关注如何缠绕才能让作品更完美,而今天的交流让她感受到了缠花流转指尖的文化魅力。

图片 3.png

  运用抖音平台合作直播、设计联名款文创产品、融合开展线下宣讲和教学……半天的交流学习中,两支非遗传承团队碰撞出多样化推广“方案”。嵇晓雨称,非遗传承不能单依赖于老艺术家,不能让这些非遗文化若干年后只是能出现在史料之中。“黄梅戏和缠花都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艺术,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融合多种元素,让老艺术成功出圈‘活’起来。”

  (文/王爽爽 ;图/陈守朋)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翡翠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与上海汇贤·奉浦联合...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花钱买工作?警惕求职中介“付费内推”陷阱

合肥市委组织部温馨提示:及时打印准考证 提前熟悉考点信息

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发布

2023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在皖高校助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