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鄂共商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安徽教育   时间:2024-05-17 11:01   收藏   打印

时间:2024-05-17 11:01  

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向考察团分享科学教育经验。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教育“双减”中,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研学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加法”?5月16日,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校外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考察团到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观摩学习。考察团一行70多人先后来到望湖小学洞庭湖路校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中科大参观调研,并就皖鄂两地科学教育与研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两地生源交流互访开展座谈交流。

考察团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参观。

  科学教育——“科学副校长全覆盖

  在杨振宁教室进行科学探究、在创客教室3D打印和建模、在航天基地研究各种火箭模型、在人工智能教室探索前沿科学……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包河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丰富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模式。

  据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磊介绍,包河区以校招方式,吸引来自中科大、人大、南大等300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加盟,保障平均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科背景硕士学历的科学教师,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科学副校长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区域科创资源,与中科大、合工大、省科技馆、省地质博物馆等科普机构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书,把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有效联动。聘请中科大、中科院、工大等50多名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通过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科普讲座等方式,传递最前沿、最专业的科学知识。科学副校长们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94场,惠及师生超8.6万人次。包河区“三位一体”科学教育模式被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收录。

  “我们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院士、科学家进入中小学宣讲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走进科大附中,分享飞天梦想与成长故事。”包河区教体局电教与装备中心主任蔡茜说,科学家们与中小学生近距离互动,不仅弘扬了科学精神,还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培养祖国未来的科学家播下了火种。

望湖小学洞庭湖路校区学生正在上劳动教育课。

  研学实践——培育“科游”品牌

  研学被称为“行走的课堂”,如何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早在2015年,包河区就在全区实施“森林课堂”,老师们将教室“搬”到了巢湖岸边、南淝河畔、十五里河,孩子们不需长途跋涉,就可以走进自然,以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感受自然之美、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包河科创科普资源丰富,340平方公里现代城区,35公里长的河湖岸线,109处公园游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漫步城市乡村,深入企业园区,走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学知识触手可及。围绕合肥“科里科气”城市特质,包河教育整合科创科普资源,创新开发地域研学课程,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游包河”品牌。

  望湖小学洞庭湖路校区执行校长姜军表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场馆、科创科普资源,丰富学生的科学教育、研学实践,“我们带学生去创新馆、科技馆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去国仪量子展厅认识量子世界,去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解锁智能电动汽车,去合肥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了解地铁运行原理。这些活动都为孩子们从小爱上科学、种下科技报国梦奠定了基础。”

AI与美育融合,望湖小学洞庭湖路校区的“智慧钢琴”课堂。

  家校共育——打通“最后一公里”

  “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我校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合肥46中副校长蔡薇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上的经验,该校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的家长工作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活动。邀请有专长的家长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消防副校长、科学副校长等,不定期到校举行安全、法治、传染病预防等多类宣讲活动。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9位教师获得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称号。

  “我们为全区学校、学生及家长提供热线咨询、问题面询、家庭辅导等服务和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直面家庭教育焦点,辐射全区学校,打通校家社协同共育最后一公里。”李磊说,包河区教体局自2020年实施“党建领航 家校共育”项目以来,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明确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体、家长参与、社区支持共育工作新格局,不仅很大程度上系统解决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欠缺系统指引、专业指导,社区社会缺乏积极调动等突出问题,还创新构建了“同心圆”369校家社动态共育模式,营造了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和美教育生态。2024年1月,包河区获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教育部督导局专家、湖北省教育厅原调研员、湖北省校外专委会副理事长胡甫清对包河区科学教育、研学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表示该区坚持按教育方针办,按教育规律办,跟着时代走,办出了人民满意教育,此次参访交流为搭建起皖鄂学校的互融互通、共享共赢提供了平台。(记者 彭旖旎 张秀明)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 陈娉娉
来源:中安在线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