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的一天,马传喜教授正在实验室里,“陶醉”在自己的小麦科研实验之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拉回到了现实——固镇县出现小麦成片枯黄、吊死现象,麦农们怀疑是种子问题,想请专家鉴定。一直惦记小麦生产的他,立刻动身。
现场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并非是种子的原因,而是源于干旱。看着枯死的麦苗,马传喜心急万分。他和学校其他几位小麦专家,马不停蹄地分赴各个高产攻关示范点和小麦主产县调研。在皖北乃至整个安徽麦区,极少有冬季灌溉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11月上旬,他果断地向省相关部门作了汇报。12月中旬,“旱情严峻,必须进行抗旱保苗!”他的建议已传到农业部。随即,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抗旱防冻田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并连续发出多道抗旱急令。一场抗旱保苗夺夏粮的战斗打响了!马传喜教授准确、及时的旱情预报,为我省和全国抗旱保苗夺夏粮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说起马传喜,安徽省小麦主产区的麦农们都知道。“马教授那可是大明星,他的节目我们都争着看!”马教授的“节目”其实就是讲座。他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光盘被各地电视台争相播发,他的声音也通过省广播电台传遍了江淮大地的每一寸热土。从小麦的播种、田间管理到丰收,他始终活跃在小麦主产区,在农技培训讲堂授课,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沉甸甸的麦穗、高高筑起的粮仓,还有麦农们堆满笑容的淳朴的脸庞,这些无不在传递着丰收的讯息。农民们信任他,更感激他!
“高等学校要做没有围墙的大学,教授只有走出象牙塔,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对自己的事业坚定而执着。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就想做个农民的贴心人!”身为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省小麦高产攻关技术组首席专家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他的话显得如此朴素,可却让麦农们感到无比的贴心。而他,就像一匹永不言累的千里马,在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践行着心中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