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益浮夸的社会,梦想仿佛一个虚幻的肥皂泡,越飞越高,遗弃了许多年轻人。但是,有这样一个25岁的小伙子,在自己的心里一砖一瓦的搭建着梦想的屋子,让它安静的等待着绽放的一刻。他就是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2009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现任淮南市大通区曹店村书记助理的费玉青。
“这里的生活,挺好的”
“挺好的”,这句话挂在费玉青的嘴边,不是无奈,而是豁达。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难不倒农村长大的他,但繁琐的工作着实与他在长三角地区服装厂的实习工作形成很大的落差,他不是没有迷茫过。然而哥哥长期在外工作,父母也年纪大了,他所在的曹店村骑车到家只需要20分钟,农忙时,他还能回家帮老两口分担一点。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理解支撑着他,从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没有惊涛骇浪的探险与打拼,他选择了大多数年轻人所不屑的留守;没有光宗耀祖的浮华与辉煌,他选择了最朴实的细腻关怀,以此来尽他身为人子的职责。
在这两年工作中,他最意外的收获,是那一份份淳朴的感情。初到曹店村的时候,他住在村委会二楼的一间简陋的屋子里。深秋的一个夜晚,村里的单亲母亲小吴来找费玉青,原来她5岁的孩子突发高烧,无助的关头她只得怀着歉意找到了这个憨厚善良的年轻人。费玉青立刻起床把母子俩送到医院,陪着他们忙前忙后,孩子病情好转以后又把他们送回了家。回到村部,天已经微微亮了,第二天还有工作,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反而很开心那个村民找到了自己。想想那位母亲由惊惶转为感激的眼神,他感觉到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自己被需要着。村民们逢年过节总会邀请他来家里吃饭,大家都爱这个能吃苦又热心肠的大男孩,而这个大男孩,也因为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而越发热爱这里的生活。
现在,费玉青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学生村官了。因为他既向村民证明了他的能力,又让村民们真心的爱他。大家都希望他能永远留在村子里,甚至还想选他做副书记,但大家都知道他需要更高更远的一片天,都不愿意阻碍这个好小伙的发展。村民们对费玉青的爱,不是因为他能为村子做些什么而想要一直留住他,而是像关怀自己的家人一样,希望他能成功,能过得幸福。
“这里的经历让人难忘”
费玉青并没有因为和谐安逸的环境而固步自封,相反,他有了更多的空间静下心来思考,在更纯净的环境中学习,深入基层了解一个共产党员的角色,一个大学生的优势。
2011年宅基地普查时,他面对着陌生的工作,没有退却没有烦躁,虚心的向村里的老干部学习,耐心的钻研各类资料,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为村委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还受到市局领导的嘉奖。人口普查时,村委上下不论老少一起加班到凌晨,他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加入了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那段时间充满激情。大家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很温馨。”的确,一个集体优秀与否不在于其成员在年龄或者学历,而是在于它所蕴含在团队文化和成员之间在情感。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如此的幸运,能体验这种共同奋斗的感动。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也很能摆正自己的角色,不以学历自居,而很善于大胆创新,为村民做实事。曹店村栀桃年产量达100万斤,但每年收入却都很不理想。他深入市场分析,做了3大创举:一是向农林部门申报曹店栀桃为绿色无公害产品,提高栀桃档次;二是利用网络扩展销路,扩大知名度;三是开发市郊生态餐饮游,大力发展与栀桃种植相结合的服务业。很快,他的努力便有了实质的效果,一年间收入由80万增长到110万。村民们都感慨:“真是个能干的小伙子,脑子这么灵光。”其实,费玉青做的这些让村里有了很大的收益的同时,更让自己收获了一份宁静淡泊的心境。他做这些,不图回报不炫耀,只是因为他能做得到,而他又确实心甘情愿的做了。村官这份工作不同于利欲熏心的勾心斗角,只是单纯的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创造点什么。在这里,只要用心,就能收获感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这里对自我价值有了更纯净的认知’。”
“这里可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走得很扎实”
与费玉青一起毕业的同学们有自办服装厂的,有出国做贸易的,其实他也想过协助村里自办服装厂,做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但由于资金和销路等方面的限制,计划早早的夭折了。失败过的他现在有一颗平和的心,心中有一份系统的规划,而他知道,自己正有条不紊的向前迈进。其实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公平,但他从不会忿忿不平,总是满怀信心充满希望:“不需要和别人比什么,只要做最好的自己。”费玉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可否认在众多大学生村官中,有一些人挂职却不上班,只顾复习备考公务员。这对同样想考却一直未能中榜的费玉青难道不是一个打击吗?但他却不介怀,他很清醒也很淡然:“他们没有认真在这里工作过,就不知道其中蕴含着多少智慧。我做了,我学到了,所以我赚了。”他大胆探索通信行业,促成了联通曹店专营店正式营业,并将它建设成低资费高效率的服务农民的平台,获得了“中国联通淮南地区优秀专营店”的称号。联通淮南分公司对他做了一个专题采访,还邀请他作为淮南联通在农村新形象的推广示范,在三年一度的渠道大会上做专题演讲。费玉青的村官工作看似没有什么挑战性,但他却在这个岗位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大学生村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却有着一片广泛的施展空间,是一个很有弹性的起跳板,就看你怎么去运用它。”费玉青说。
在这里工作的两年中,他从更广泛的领域学习了各种技能,丰富了人生阅历,洞察了社会百态,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切实更具体的计划:近期,他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尽力考公务员,远期,他则要尽量申请创业贷款种植双孢菇。他的计划并不是架空在臆想中的,而是扎根于他这些年的积累。在农村的实地考察让他全面的了解了双孢菇种植业风险与利润,而他在工作中也多渠道掌握了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信息,积累了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人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年轻人闪耀着成熟的光彩,他在默默的耕耘着,不炫耀不彷徨,一步一个脚印的打造梦想的沃土。也许梦想的绽放在遥远的几十年后,但他始终坚信那一刻终会到来,并为之不懈奋斗。
他是一个好儿子,孝敬父母、有责任感;他是一个好村官,真心诚意为村民服务、不图回报;他是一个好青年,脚踏实地地为梦想奋斗,不怕挫折、不畏艰苦,不抱怨社会的不公、不贪恋世俗的光彩。“用积极的态度化解阴暗,用沉稳的态度净化心灵”。费玉青,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争取什么、怎么去争取。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个最淡泊的追梦者,愿他鹏程万里,抵达精彩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