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
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表示,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之前出台随迁子女在本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
袁贵仁解释,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要有条件准入。
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家长的基本条件是,在这个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
其次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学生要有当地的学籍,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什么样的学生与本地生享同样待遇。
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根据城市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奥数成绩不作入学条件
不久前,媒体对奥数的培训与小升初之间的利益链问题进行了报道。
袁贵仁分析,“奥数热”涉及择校问题。按照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入学时不需要考试,小学升初中也是就近免试。但是由于学校之间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就产生了择校问题。这个问题在大城市比较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严格禁止以奥数成绩等特长和收取费用等办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的依据。昨天上午,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与有关省市研究落实具体方案和举措。教育部对学生准入条件提出三点,据此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缩小高考录取比例差距
目前我国有一些省市在高考录取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袁贵仁说,“这几年来我们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也重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
袁贵仁介绍,一是为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新增招生指标。每年要增加一些指标投到中西部的生源大省,提高学生入学机会。二是实施协作计划。把招生指标给发达省,由办学资源较丰富的省份带动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据悉,今年已经有来自河南、贵州等八省的17万名学生到办学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上学。三是开展专项招生。今年采取新举措,安排1万名招生指标,给连片特困地区680个贫困县,使当地一批本科录取率提高了10个点。(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