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2月22日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今年660万大学生将如何就业
2月19日,一年一度的杭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举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及各类社会人才前来寻职。新华社发(李忠摄)
2月22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而眼下,也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就在本月,北京将举办50场招聘会。“不在投简历的路上,就在去面试的路上。”北京一位高校毕业生急盼就业的心情可见一斑。
然而,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类型与地区悄然改变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说,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尹建堃分析说,“2010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专业和一些特殊群体是就业的难点。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尹建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