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学校看不上,看上的学校又不在学区内。”这样的烦恼困扰了不少家长。今天上午,在庐阳区召开的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上,合肥市政府正式颁出第123号令。这道被与会代表称为“均衡令牌”的文件,将未来三年合肥中小学的发展主题锁定“均衡”。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老城区还是开发区,市民家门口的学校都将是一级棒。
教育投入不惜金
目标:“提高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数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校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及时全额用于教育。”
解读:5个亿建了一所新八中。在今后,合肥市政府会继续舍得在教育上“洒金”。未来三年,合肥市中小学面貌会大变脸。学生寄宿楼、医务室将成为重点建设项目,更多的中小学会拥有塑胶跑道和一应俱全的音体美设施。合肥市财政将从2011年起,连续3年设立专项资金,对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以奖代补,越是“给力”校园设施配套的学校,越容易获得相应的奖励资金。
日程表:到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全市学校一盘棋
目标:“各县区要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完善中心城区和农村各乡镇学校布局,满足区域内适龄人口入学和义务教育用地总量的需求。各县区要制定本区域学校《对口结对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不同学校间资源共享,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鼓励优质民办教育做大做强。”
解读:家门口的薄弱学校里,将有城区名校的教师来上课。家长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带孩子跨区择校。如果实在不喜欢家门口的学校,别急,您还可以选择到区内的民办学校就读。
合肥市已经在推行的教师交流工作,将保证每一所薄弱学校都有名校的骨干教师“坐镇”。在名校骨干下派弱校的三年内,优质的教学理念和质量,将像“克隆工程”一样,被复制到薄弱学校,帮助弱学校迅速成长。
日程表:3年内,县区特色初中达到60%以上,特色小学达到30%以上。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比例控制到省规定的比例以下。各中小学从有效作业入手,严格控制作业量,倡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们不再埋头写枯燥的作业,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来。
重拳根治黑学校
目标:“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对辖区内的无证办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推荐无证办学机构专项整治。”
解读:不明真假的外来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没有办学许可证的“黑户学校”。一夜之间,办学人便卷款没了踪影。大把的学费打了水漂不说,可能转眼就面临中考的学生,却成了没有学籍的空头户。
今后,义务教育阶段,这样的“黑学校”将无处安身,通过“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方式,推进无证办学整治工作。市民们将无需担心家门口的学校是否打着教书育人旗号的黑户学校。
日程表:确保到2013年,全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无证办学现象,依法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通讯员 晋娜 记者 徐颖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