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新生,今年开学后被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个人开通一个微博,学期末以粉丝数论成绩。”昨日,这条微博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关注,有人称赞是好点子,有人觉得是“瞎胡闹”,还有人担心学生会花钱买“粉丝”,或为求关注而发三俗的内容。南大金陵学院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粉丝数只是考量的指标之一,还要看发博质量、影响力、转发率或评论数等。
微博曝“另类”作业
以微博粉丝数论成绩
昨天,一条微博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新生,今年开学后被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个人开通一个微博,学期末以粉丝数论成绩。粉丝数达到500名,及格;2000名,良好;3000名,优秀。这项实验发起者、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说,一个微博即一个媒体,主持者能够争取到多少受众,决定了这个媒体的成功程度。”
记者发现,这条由媒体人董崇飞于发表的微博,短短一天内已经被转发近千次。有网友大赞“有创意”、“很好的点子”、“用微博这种个人媒体来练习个人宣传能力,不错!”也有网友认为“仅以粉丝数来衡量不科学”,并担心学生会花钱买“粉丝”,或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受众,造成微博内容泛娱乐化甚至低俗化。“上张裸照,轻松过万。自媒体和大媒体一样,三俗为王道。”甚至有网友跳出来指责“出题目的老师误人子弟”、“瞎胡闹”、“这是急功近利的考评方式”。
经营微博学会思考
通过微博,记者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取得了联系。谈及布置这一“媒介融合课学期课外作业”的初衷,杨溟坦言道:“我长期从事传媒实践,我认为微博是新传媒系学生学习新媒体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它是工具、也是重要的平台。”
他说他也了解外界会对此项作业有些异议。也有学生早就向他抗议过“被动发博违背新媒体自由的宗旨”。“我欢迎观点的碰撞。学生要会思考、敢于提出观点,但你要有论证。不怕你反对,就怕你没想法、你的想法没有支撑!我们近期会安排业界专家和学者的讲座。现在有同学建立了调研和分析小组。有的已经不再把争取粉丝数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他们开始理解微博,了解新媒体。”
此外,杨溟还认为,通过微博挖掘专家观点,采集资源,会让他们在寻找新闻线索时多了一条路径,可以接触到本来进入不了的圈子,开阔自己的眼界,听到一些声音,聪明的孩子就会思考;在经营自媒体时,还会初步体验到编辑思路的形成;另外还能学到企业、政府怎么利用微博进行危机处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