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高飞展示咏春拳。

王高飞教导“徒弟”。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辞去事业单位工作
被称为宁波版“叶问”,打算来杭开武馆
一部《叶问2》让咏春拳再次火了起来。一些人还模仿电影里的架势比划着。在宁波,有一个名叫王高飞的年轻人,作为复旦大学高材生,几年来执着地学习和推广咏春拳,还为此辞去了工作。
现在,王高飞主要在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推广咏春拳。前几天,他接受了宁波影都的邀请,在《叶问2》放映期间为观众讲解咏春拳,并作现场互动演练。
80后白面书生爱上咏春拳
王高飞生于1982年,从10岁开始接触武术。
第一眼看到王高飞,记者很难把他与武林高手联系起来:白白的脸庞,高瘦的个儿,外加一副金边眼镜,更像一个白面书生。
不过,当王高飞出招后,一招一式非常专业而有力,并且发出刷刷的声响。“你可千万别以为练武的人都是五大三粗的。其实,无论什么体形、什么职业的人,只要喜欢,都可以成为武林高手。”王高飞说。
“我哥小时候很喜欢武术,也拜过师傅。我那时就喜欢和哥哥练两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些招术。”就这样,王高飞开始了与武术的缘分。
2000年,王高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学校里,他还继续保持着对武术的热爱,到处找人切磋武艺。
大二时,王高飞加入了复旦少龙拳术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有100多位爱好武术的中外学生。教练是当时上海体育学院的吴俊辉。吴是广东人,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
俱乐部以练习截拳道和咏春拳为主。在那时,咏春拳的名气并不大,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第一次看到我师兄练咏春拳,我觉得有点怪,动作很滑稽。”王高飞回忆说,当时他并不清楚咏春拳和其他武术的区别,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内敛、不张扬、以柔克刚是咏春拳的精髓。很快,王高飞爱上这个拳术。
“别看我们动作做得很轻松。其实,学习是很辛苦的,往往一个简单的出拳,可能就要练一个多月。”王高飞说,由于学习刻苦,他的进步特别快,短短几个月就比别的学员高出一大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