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地方明确加持后,安徽多所省属学院冲刺“大学梦”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热点动态   时间:2021-01-19 09:23   收藏   打印

时间:2021-01-19 09:23  

  发力高等教育,安徽坐不住了。
  “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少,学科建设水平低,引领发展、凝聚人才、支撑创新能力不足。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15所省属高校163个参评学科,仅5所高校13个学科获B等级,无B+以上学科……”2020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留言时“自揭短板”。
  作为长三角的“新合伙人”,安徽省属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已无法与创新型省份的地位相称。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安徽多个地市刚刚出炉的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谋划。其中,支持当地的省属“学院”升格为大学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支持宿州学院创建宿州大学。
  滁州市委也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把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纳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黄山学院升格黄山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也被黄山市委列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中。
  城市的“大学梦”
  宿州学院、滁州学院、黄山学院分别创办于1949年、1950年、1978年。本世纪初,三所院校先后升格为省属本科高校。
  为何三地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学院”升格大学?
  “黄山大学梦是黄山学院人的梦,也是黄山150万人民的梦。”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枫告诉澎湃新闻。
  宿州学院校长张莉对澎湃新闻表示,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宿州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校地合作的大背景下,宿州市提出进一步支持学校的发展。
  安徽“第三城”滁州也希望弥补暂无“大学”的遗憾。“滁州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呼吁滁州学院升格为大学来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滁州学院副校长陈桂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市校双方已经有了共识,将合力推动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
  安徽省级层面也对“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的发展有所谋划。《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依托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打造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高校,加快提高省属高校办学水平。”
  升格“大学”非一日之功
  “学院”的升格更名之路并不好走。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升格为“大学”有一系列严格的量化指标。
  具体包括:大学的办学规模至少需要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同时应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师资队伍要求研究生比例达50%以上,博士生达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和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分别不低于400人和100人。在科研水平上,人文社科类大学教育经费应不少于500万元,其它类大学应不少于3000万元。此外,大学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汪枫表示,对标教育部的要求,实现黄山大学梦,黄山学院在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陈桂林也坦言,从滁州学院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初步具备了更名为大学的基础。但还有一些维度暂未达到教育部的硬性指标。“学校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达到教育部的评审要求。”
  “高校的发展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内涵,核心是师资和课程设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杨颖秀认为,学校的发展速度要和质量相匹配。“学院”升格为“大学”后也不应改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校地共筑“大学梦”
  作为共生共长的命运共同体,城市与高校“血脉相连”。
  “地方政府应该对本地的省属高校有所支持,因为高校发展好了也可以为当地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这是一种双赢。”杨颖秀表示。
  在张莉看来,学校不仅要获得地方的支持,也要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宿州市已经落实了一批支持学校发展的举措,未来双方还将有更深入的合作。”
  “滁州学院为滁州冲进全省第三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2020年11月7日,滁州市政府与滁州学院签订《共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滁州市长许继伟在当天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滁州学院多年来对滁州发展的贡献,双方的合作自此也开启了新篇章。
  “将滁州学院升格为大学是校地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陈桂林期待,未来滁州市能继续加大对学校建设用地和改善硬件条件的支持力度,作为学校也会持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地方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汪枫表示,黄山学院已将“坚持扎根地方,全面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列为2021年十大目标任务之一。
  汪枫介绍,今后黄山学院将建立健全学校与地方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依托项目合作平台、科技支撑平台、教师工作站平台、交流挂职平台和志愿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着力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徽州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事业建设等提供服务。
  “一体化”带来新机遇
  作为长三角的“插班生”,安徽与沪苏浙高等教育的发展尚有差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踩准一体化的节拍,为自身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已成为安徽省属“学院”奋起的新动能。
  汪枫介绍,黄山学院刚刚召开的党代会已经明确,要大力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强化区域共建共享,深化与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联盟及名山论坛高校联盟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江浙沪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来皖设立分支机构的契机,探索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开展干部挂职、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毕业生就业等各领域互动合作。
  2020年滁州跨级站上安徽“第三城”,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滁州市充分抓住了毗邻南京的区位优势主动作为。“滁州经验”也得到了滁州学院的借鉴,陈桂林介绍,滁州学院已先后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就合作共建的事宜进行了商谈。下一步还会在更广的领域寻求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合作。
  那么,怀揣“大学梦”的安徽省属“学院”如何才能吸引“大师”的加盟?
  “目前滁州学院的发展核心仍然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短期内我们直接引入‘大师’可能存在困难,所以学校采取了多元化的人才引进策略。”陈桂林介绍,一方面对发达地区的资深专家学者滁州学院通常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即不改变人事关系,通过项目引进的形式,为学校发展赢得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实施了师资队伍的“博士化工程”,以住房优惠等福利政策吸引拥有博士学历的青年人才来学校任教。
  获得地方的加持后,接下来安徽省属学院如何接近自己的“大学梦”?
  “创建宿州大学是学校下一步中长期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们会结合硕士点建设推进相关工作。”宿州学院校长张莉说。
  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枫则表示,下一步学院将围绕目标任务,明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争取早日实现升格。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 陈娉娉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新闻
  •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合肥市谢岗小学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周系列活动

东至县昭潭镇中心学校开展语文组第一次...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2024届高校毕业...

合肥市委组织部温馨提示:及时打印准考证 提前熟悉考点信息

安徽“省考”25个职位计划核减或取消

2023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在皖高校助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